為傳承千年瓷都文化、助力醴陵加快邁進縣域經濟“千億時代”,2022年7月1日至10日,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釉下彩瓷 于醴相見”暑期實踐團的大學生們深入湖南株洲醴陵十餘家陶瓷生産企業,調研十處地理标志,開展了為期10天的社會實踐,他們将利用專業所學賦能醴陵陶瓷産業。
工廠景不同,瓷藝奪天工
在湖南陶潤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七号工坊(工廠),團隊成員跟随工坊車間肖主任參觀陶潤會現代化與傳統手工技藝相融合的生産線,詳細了解了煉泥、拉坯、利坯、洗邊等陶瓷生産工序流程、公司生産經營狀況、品牌文化傳播與推廣等内容。參觀過程中,肖主任着重為成員介紹了“釉下五彩”色料制作工藝,當她問到釉色在高溫中如何變化時,成員們紛紛用專業所學積極回應。
随後,講解員郭老師帶領成員們“沉浸式”體驗了生活藝術中心的設計師、創客、産學研三大産業平台,15位成員親手體驗了陶瓷拉坯、彩繪,制作了“專屬”陶瓷工藝品。體驗過程中,成員們對陶瓷的曆史、演變過程和創新發展有了深入了解,也深深被這裡的新中式旅行茶具套裝、北歐風網紅陶瓷雙耳碗、馬卡龍系列陶瓷餐具的跨界“碰瓷”所深深折服。

圖為陶潤會工作人員為實踐隊員講解升溫變色馬克杯等一系列創新産品的創作靈感、原理及紀念意義,何嘉玲 攝
智能化生産,集約化經營
為了解目前醴陵陶瓷大型企業現狀和力求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困境,實踐團前往湖南玉祥瓷業有限公司、湖南泰鑫瓷業有限公司、尚方窯瓷業有限公司等十餘家陶瓷生産企業調研。在湖南新世紀陶瓷有限公司,團隊成員看到其打造的模塊化智能制造車間,10條自動化生産線同時運行,頗為壯觀。在華鑫電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團隊成員見證了瓷絕緣子的“誕生”過程:窯爐内冒出滾滾熱氣,一根根十餘米高、重好幾噸的泥坯完成燒制,“變身”空心瓷絕緣子,成為保障輸電線路安全穩定運行的“利器”。市場部王部長介紹:“公司自2019年跨界用複合材料生産絕緣子産品後,彌補了市場空缺,短短3年便成為全球空心瓷絕緣子産量最大、品種最全的制造企業。”“智能化生産,集約化經營”,醴陵陶瓷産業正朝着全國陶瓷産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标杆铿锵邁進。

圖為湖南三創智能科技公司董事長張廣宇帶團隊成員參觀公司智能化制瓷設備,秦家鑫 攝
渌水西山畫裡詩,瓷旅融合活力湧
實踐團在瓷谷、1915醴陵陶瓷文化特色街區、瓷器口調研過程中,發現當地政府将醴陵獨具特色的釉下五彩瓷與優美風景融合,發展瓷旅産業,陶瓷小鎮内企業均打造了研學旅遊産品。團隊負責人陳星烨在尚方窯瓷業有限公司的體驗區感受了一把選材、做坯、配釉色“沉浸式”體驗後,分享到:前展廳、後工廠的體驗遊,讓我見證了精美作品從泥到瓷的蛻變過程,的确有趣!我也對醴陵正在探索的“瓷旅結合,瓷旅相融”發展模式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認識。
接下來,團隊成員在醴陵陶瓷博物館、沩山古窯、醴陵陶瓷花炮大市場,對陶瓷藝術家、商鋪店主、遊客(消費者)和管理人員發放調查問卷,進行深度訪談。共收集調查問卷2344份、深度訪談155人,形成一手原始材料,這将為後續撰寫調研報告形成有力支撐。“全世界每4個陶瓷杯子中,就有1個産自醴陵。”調研過程中,不止一位醴陵從業者向成員提起。

圖為醴陵陶瓷花炮大市場店主張敏為實踐成員講解釉下五彩瓷的特點,周影鋒 攝

圖為團隊成員在沩山古窯探讨醴陵陶瓷特點,秦家鑫 攝
産教一體貫通,技藝推陳出新
100多年前,懷揣實業報國夢的熊希齡來到醴陵,創建湖南官立瓷業學堂,設立湖南瓷業有限公司,開創校企合作先河,開辟産教融合新路。團隊成員參觀了湖南省陶瓷研究所、醴陵陶瓷煙花職業技術學校和湖南工業大學醴陵陶瓷學院,對“産教深度融合,‘大師’成為‘導師’”模式進行調研。在大漢陶藝室,團隊成員看到陶藝大師宋華青正在帶學生研制釉料顔色;在陶瓷學院實驗室,企業高級技術人員胡偉達作為客座教授向成員介紹最新研制摔不碎的陶瓷材料。
在醴泉窯藝陶瓷有限公司展廳,團隊成員被那塊色彩豐富、人物衆多的《我和我的祖國》所吸引,這幅作品由7位大師耗時半年繪制而成。“得益于産學研緊密合作,高精細的大型瓷闆燒制這個曾經困擾幾代醴陵陶瓷人的難題,如今已被成功破解。”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全國人大代表黃小玲對團隊成員說,通過企業向高校柔性引才借智,大師為高校培養工匠人才這樣的“雙向奔赴”,不僅突破了傳統生産局限,讓傳統工藝煥發了新的生機,還為醴陵釉下五彩藝術瓷的快速發展,培育了更多“能工巧匠”。

圖為醴陵陶瓷學院胡偉達教授向實踐團成員介紹最新研制的新型陶瓷材料,秦家鑫 攝
牢記傳承初心,“釉下五彩”将啟新征程
釉下五彩瓷從1906首批瓷業學堂畢業生創制的5種高火性釉下顔料——草青、海碧、豔墨、赭色、瑪瑙紅到如今200多種顔色,雖幾經波折,但它仍生機勃勃,一代代手藝人的工匠精神,值得當代大學生不斷學習。“此次暑期社會實踐結束後,團隊成員将發揮專業所長,除分析原始數據,形成詳盡的調研報告呈現給醴陵市政府外,還将為陶潤會目标客戶個性化定制3D陶瓷産品,通過3DMax建模仿真技術還原陶瓷360°全景,并制作醴陵陶瓷“數字化藏品”,運用3D數字化賦能醴陵陶瓷産業,提升醴陵陶瓷品牌價值和社會影響力,為推動醴陵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落實“三高四新”使命任務貢獻新時代大學生的青春力量!”團隊指導老師林涵說。此外,實踐團已與湖南陶潤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建立了實踐育人基地,将源源不斷為醴陵縣域經濟“千億時代”提供人才儲備與技術支持。

圖為實踐團出發前滿懷激情于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學生活動中心樓前合影,何嘉玲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