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到底是什麼?如何擁有意志力?關于意志力的本質,我覺得可以這麼概括:意志力是一個長期需求系統。我們為什麼會主動去做一件事情?是因為我們有需求,當這個需求越迫切時,我們就越有行動力。舉幾個例子:
1.你剛睡醒,但是想上廁所。随着時間推移,上廁所的需求越來越急切,你就會起床。
2.你學習了很久,覺得好累,很想休息。再堅持一會,實在頂不住了,你決定回去睡覺。
3.我們離期末考試還有三個月,我們還是吊兒郎當地學着。離考試隻有三個星期時,我們開始感到焦慮。在考試前一天,我們開始瘋狂學習。
這三種情況對我們的驅動力是不一樣的。越是急切,我們越是會行動起來。可以看出,真正驅動我們行動的,是我們的需求,而且需求越急切,我們的行動力會越強。但是,我們的需求并不是串行出現的,而是并行出現的。換句話說,我們同一個時間段,會出現多個需求,而不是一個解決之後再出現下一個需求。
比如前面說的幾個例子,你有繼續躺屍的需求,但是你又有上廁所的需求;你有學習的需求,但是也有休息的需求;你有娛樂的需求,也有應對考試的需求。這些都是常見的需求矛盾。而意志力的出現,就是為了處理長期需求和短期需求之間存在的矛盾。當我們短期需求與長期需求産生沖突時,意志力可以幫助我們克制短期需求,延遲享樂。舉幾個例子:
一頭狼發現了食物,會希望獨占食物。但是為了更好地在種群中生存,他會讓渡很多短期利益。當自己遇到困難時,可以得到群體的庇護。這個時候,狼就要為了長期需求戰勝短期需求,他們就會産生意志力。
一隻松鼠為了度過食物匮乏的寒冬,會不斷地存儲食物。餓了他們也不會吃存儲的食物,而是重新去找。他們為了長期生存,舍棄短期的安逸。
一隻小狗,在主人的訓練下,在食物面前可以保持克制,他們也是為了長期的需求。
一個人,為了更好地适應社會,不得不努力地考試,辛苦地學習技能。這也是為了長期需求,而放棄短期需求的表現。
可以看出,意志力就是一套長期需求系統,幫助我們克制短期需求,以便更好地達到長期需求。
有很多要考研的人,他們的長期需求是考上好的學校。他們的短期需求有很多:休息、娛樂、睡覺、社交、畢業論文或者其他任務。這些短期需求與長期需求并行存在,産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沖突。理想狀态是:我們憑借意志力克制了很多短期需求,最後完成長期需求。
然而,很多時候,意志力并不是總能夠發揮作用。短期需求總是能夠輕易戰勝長期需求。那麼,短期需求為什麼能夠輕易戰勝長期需求?答案是是本能。短期需求最大的特點是,可以有及時滿足和反饋。而長期需求的特點是不确定性,努力也未必有結果。而每個人的本能都是短視,喜歡确定性,貪圖享樂,害怕困難的。尤其是長期需求看上去遙不可及,充滿不确定時,我們更容易退縮,選擇娛樂來逃避壓力。
所以,比起不斷地努力,追求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标,打兩把遊戲,出去外面玩,帶來的快感更确定一些,反饋更快一些。而大多數人都是本能的奴隸,難以逃脫這一束縛。所以,很多人缺乏意志力,是因為我們被本能牽着走了。那麼,我們該如何才能夠擁有更強的意志力,克制短期目标,驅動自己去實現更長遠的目标呢?
1.提高目标感知
我在前面提到過,推動我們行動的根本動力,還是我們的需求。當這個需求越強烈的時候,我們就越可能為此付出行動。所以,我們需要提高對長期目标的感知,進而讓這一需求感受更強烈,更有動力。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一場考試離我們三個月,三個星期和三天,甚至一天,感受是非常不一樣的。當這個長期需求越來越近,越來越緊迫時,我們的行動力就會越強烈。除了讓時間推動我們對需求的感知,我們也可以主動創造這種感知能力。
1)我們可以通過便簽的方式,不斷提醒自己這一目标的存在,進而讓這個目标更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這可以很好地提高我們對目标的感知。
2)我們在制定計劃時,多一些細節。通過不斷地完善計劃的時間、地點和任務,可以促使我們大腦對這一目标的深度加工。這也可以增加更多的記憶線索,讓我們更容易感知到這個目标的存在。
3)多想象成功後的場景。願景是一種強大的驅動力,可以讓我們為未來奮鬥。通過對成功後的場景想象,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自信心,減少不确定性。
總之,我們對目标的感知越強,可以讓這個長期需求變得越來越清晰,提高目标的緊迫感,進而驅動我們的行為。
2.執行前付出高成本
我聽過一個提高執行力的案例,他讓自己報名了一個花費1200刀的CFA,而且還要做幾千元飛機到特定的考場。然後他開始每天學習到深夜兩點,不敢偷懶。因為他知道,他的一次失敗,損失的是上萬元,是好幾個月的收入。提高一件事情的投入成本,确實可以提高我們的執行力。因為每個人都有損失厭惡的傾向,不希望自己損失金錢,名譽和其他的社會資源。所以,我們可以利用人的這種本能反應,提高自己的執行力。
1)去報一些課程。比如,自己想學畫畫,那麼就報名一個畫畫的教學課程;想學心理學,可以報名一個心理學研修班等等。這些都可以增加我們的執行力。
2)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告訴别人,越具體越好。沒有監督機制的任務,效率會非常非常低。我們通過将自己的任務告訴别人,實際上就是創造了一個監督機制。當我們沒辦法完成時,我們會損失一些社交形象,這就會倒逼我們去行動。
3)沒有退路,才有出路。有的時候,我們甚至可以犧牲掉一些其他方面的可能性,就專注于我們想要完成的任務。這可以提高我們的選擇成本的感知,進而更堅定一個信念。
3.追求可持續性
有非常多的人會說“痛恨自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遇到阻礙就會抵觸,情緒低落,特别想放棄”、“制定的各種計劃總是毫不例外,全部落空”。這種情況是很普遍的。很多團隊和個人在做計劃時,都會存在計劃謬誤,也就是忽視很多客觀存在的問題,高估自己完成一項任務的時間。我們要以平均狀态而不是最好的狀态去做計劃。很多人在做計劃時,基本都是以自己非常順利的情況去設想,而忽視很多大概率會遇到的各種困難和麻煩,比如自己偷懶了,或者不得不把時間花在其他方面等等。如果一個人參加馬拉松,一開始就用百米沖刺的速度去跑,我想他很快就會受不了。同樣的,一個人在做一個任務,一開始就給自己安排地很滿,他很快就會放棄。而這也是很多人不能堅持計劃的原因。
所以,我們不用太着急調整自己的狀态到打雞血的程度,而是應該給自己一點一點地增加任務。這樣,更容易細水流長。比如,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允許自己每天學半天,玩半天。一段時間後,覺得沒什麼問題,我們再慢慢增加學習時間。這樣更容易達到細水流長的效果。當我們做出一個改變,我們需要進行生理和心理上的調整。而這個調整過快過大時,我們會産生很多不适應,最後很容易放棄。因此,在做出改變的最初始階段,讓調整小一些慢一些,其實是更好的策略。
總之,意志力的本質是一個長期目标系統。當我們的需求産生沖突時,它可以幫助我們克制短期需求,進而實現長期需求。當這個長遠目标越急切,越重要,我們更願意為之放棄短期需求。所有的意志力,都來自你對未來的渴望!
文章轉載自公衆号高太爺(ID:gaotaiye0504)